子宫腺肌症因异位内膜在肌层周期性生长出血致子宫肌层增厚收缩功能障碍引发经量显著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可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超声及MRI诊断,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手术分多种,育龄期有生育需求优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围绝经期严重出血可考虑手术,合并基础疾病者选对心功能影响小的措施。
一、子宫腺肌症出血的机制
子宫腺肌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所致,异位内膜在肌层内周期性生长、出血,引发子宫肌层增厚、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出血表现,主要因肌层内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破坏了子宫正常的收缩止血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显著增多,较正常月经量增多2倍以上,且经期延长,可长达7~10天甚至更久,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等并发症。
三、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月经变化情况,包括经量、经期时长及是否伴有痛经等。2.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3.超声检查:为常用手段,可见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增厚等表现。4.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肌层受累情况。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并减少经量;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从而减少出血。2.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等,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评估后选择,例如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多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需求,应优先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如经药物控制出血后尝试受孕,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殖系统情况。
围绝经期女性:若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需关注围绝经期生理变化及手术对机体整体状态的影响。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心脏病,需谨慎选择药物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心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心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