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主要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和萎缩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致,性生活等因素增加风险,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特定人群易患,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等及分泌物异常;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交或间接传播,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等及可能的尿道症状;萎缩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致,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等及外阴不适等。
一、细菌性阴道炎
1.病因机制: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加。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受影响,因其阴道微环境易因上述因素改变。
2.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臭味,性交后臭味加重,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病因机制: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患,因这些情况会改变阴道局部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育龄女性多见。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三、滴虫性阴道炎
1.病因机制: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交直接传播或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女性青春期后至更年期前较易发病,因该时期阴道局部环境适合滴虫生长。
2.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四、萎缩性阴道炎
1.病因机制: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感染。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其阴道黏膜变薄,防御功能下降。
2.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呈脓血性白带,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可伴有性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