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元炎是因前庭神经元受累引发的突发性眩晕疾病,病因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受凉等,临床表现有突发剧烈眩晕、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及伴恶心呕吐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为对症支持,包括用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及前庭康复训练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能遗留后遗症,患者康复中需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一、病因
目前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前庭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过度劳累、受凉等可能为诱因,有病毒感染病史者相对更易患病。
二、临床表现
1.眩晕:突发剧烈眩晕,多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头部运动时眩晕加重,患者常因眩晕不敢活动。
2.平衡失调: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可出现平衡障碍,身体向患侧倾倒。
3.眼球震颤:可见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快相向健侧。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但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这可与梅尼埃病等其他眩晕疾病相鉴别。
三、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病毒感染史、发病过程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前庭功能、眼部体征等,如通过冷热试验等评估前庭功能,可见前庭功能减退。
3.辅助检查:听力学检查一般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等。
四、治疗
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等缓解眩晕症状,但一般使用不超过3天;还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的前庭康复训练等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五、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眩晕症状可在数周内逐渐缓解,前庭功能也可部分或完全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遗留轻度的头晕、平衡障碍等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