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包含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与年龄增长、高血压等因素相关)及脑栓塞(栓子来源多样,年轻人需排查心脏病等基础病史且生活方式影响栓子形成),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脑出血(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致破裂,老年人高发,女性更年期及生活方式影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与遗传、动脉硬化等有关且生活方式影响动脉瘤破裂)。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发的一系列病症。常见类型有: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多由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形成血栓,阻断血流,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其发病与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升高,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硬化形成,高脂血症可使血脂沉积于血管壁,糖尿病会影响血管代谢等,这些因素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风险。
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引起脑缺血坏死。栓子来源多样,如心源性栓子(常见于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时心房壁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到脑部)、非心源性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年轻人出现脑栓塞需尤其排查心脏病等基础病史,不同性别在心脏病的患病率上可能有差异,生活方式中吸烟、酗酒等可能加重血管损伤,增加栓子形成风险。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病变,主要包括:
脑出血:多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使脑血管壁弹性减退,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高血压患病率高,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变化等可能影响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风险,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情绪激动等会升高血压,加重脑出血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的形成与遗传、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生活方式下动脉瘤破裂风险不同,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增加动脉瘤破裂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