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治疗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并积极寻找避免过敏原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有用于轻症的抗组胺药物、病情重时的糖皮质激素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的维生素C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由儿科医生指导,孕妇用药要评估选影响小的药,有基础病史患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并监测基础病指标。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避免诱因: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耗氧及毛细血管损伤。同时要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这有助于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可选用氯雷他定等药物,能拮抗组胺,减轻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相关症状,如皮肤紫癜、瘙痒等,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无严重内脏受累的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如出现关节肿痛、腹型(腹痛、恶心、呕吐等)、肾型(血尿、蛋白尿等)的患者,可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其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炎症和渗出,改善临床症状,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3.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等药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辅助治疗紫癜,有助于减轻皮肤紫癜及其他血管相关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严格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等,药物使用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权衡利弊,防止影响儿童骨骼等发育。
2.孕妇患者:孕妇患过敏性紫癜时,用药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由妇产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共同评估,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情况。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紫癜患者,在治疗紫癜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紫癜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血糖、血压等,需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基础疾病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有效治疗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