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由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引发,正常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群平衡被打破、局部组织受损等可致需氧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多发生于性活跃且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史的生育期女性;高危因素有宫腔操作史(无菌操作不规范或手术适应症把握不当易带入外界病原体)、子宫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为细菌滋生提供环境)、经期卫生不良(不注重外阴清洁、用不洁卫生巾或经期性生活致病原体逆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宫颈炎、阴道炎等未及时治疗可上行累及子宫内膜)、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黏膜变薄、酸度下降致局部抵抗力弱易细菌感染累及子宫内膜)。
一、内源性病原体感染
女性阴道内存在需氧菌与厌氧菌组成的微生物群,正常状态下维持平衡。当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或局部组织受损时,这些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常见需氧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均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二、外源性病原体感染
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此类感染多发生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尤其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史者,病原体经性接触侵入生殖道后,可累及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三、高危因素
(一)宫腔操作史
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手术,若无菌操作不规范或手术适应症把握不当,易将外界病原体带入宫腔,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病风险。
(二)子宫腔内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子宫腔内病变,病变组织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有利环境,进而提升子宫内膜炎发生几率。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不注重外阴清洁、使用不洁卫生巾或经期性生活等,会为病原体提供逆行感染途径,致使子宫内膜炎发病概率上升。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宫颈炎、阴道炎等邻近器官炎症若未获及时治疗,炎症可逐渐上行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
(五)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
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酸度下降,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累及子宫内膜引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