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等的恶性肿瘤含多种病理类型,发病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既往盆腔放疗史相关,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育龄女性出现月经异常等要排查尤其有遗传综合征家族史者需警惕,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要重视检查,有盆腔放疗史人群需定期监测妇科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一、定义
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或间质、结缔组织及子宫外组织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4%,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等不同病理类型。
二、发病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如Li-Fraumeni综合征等与子宫肉瘤发病相关。
激素水平:雌激素可能参与部分子宫肉瘤的发生发展,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诱因之一。
既往盆腔放疗史:曾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子宫肉瘤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三、临床表现
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常见症状,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阴道出血。
腹痛:肿瘤生长迅速时可引起腹部隐痛或胀痛,若发生肉瘤样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
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增大的子宫或盆腔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其他: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判断子宫肌层或宫腔内病变情况;CT、MRI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评估病情。
病理活检:通过刮宫、宫腔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子宫肉瘤的金标准,可明确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
综合治疗:术后常需结合化疗、放疗等。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尤其有遗传综合征家族史者需提高警惕。
老年女性:绝经后出现阴道异常出血,需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有盆腔放疗史人群: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监测,关注子宫及盆腔组织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