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毛囊受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因素损伤毛囊引发的炎症,发病与病原体侵袭、皮肤卫生差、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相关,病理见毛囊周围红肿疼痛丘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卫生习惯差、皮肤有外伤、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易患;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涉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等,病理见红斑油腻性鳞屑等,多见于青壮年,与皮脂腺功能活跃、雄激素水平高、高糖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熬夜等相关,多发生于皮脂丰富区域,有红斑油腻鳞屑伴瘙痒,头皮可头发稀疏,面部皮肤油腻脱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1.毛囊炎:是毛囊受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因素损伤毛囊引发的炎症。其发病主要与病原体侵袭毛囊、皮肤局部卫生状况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病理表现为毛囊周围出现红肿、疼痛的丘疹等。
2.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涉及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等真菌定植繁殖、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异常等。病理上可见皮肤表皮有红斑、油腻性鳞屑等改变,与皮脂腺功能活跃及局部微生物生态失衡等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区别
1.毛囊炎:典型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可发展为脓疱,脓疱周围有红晕,伴有疼痛或瘙痒,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等有毛囊分布的部位,若为细菌感染性毛囊炎,脓疱破裂后可能有脓性分泌物。
2.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头皮、面部(如眉间、鼻唇沟等)、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慢性迁延,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出现头发稀疏等情况,面部受累时可能有红斑、脱屑且皮肤油腻感较明显。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影响
1.毛囊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卫生习惯差、皮肤有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易患,比如长期卧床皮肤易受压迫摩擦且卫生清洁不到位的患者,或因皮肤病长期外用激素导致皮肤局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更易出现毛囊炎。
2.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与皮脂腺分泌旺盛相关,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使皮脂腺功能活跃,饮食上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加重病情,精神紧张、熬夜等生活方式紊乱也会影响其发生发展,比如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的人群,若饮食偏好油腻甜食且作息不规律,就更易罹患脂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