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是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发的炎症,病因主要是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等,慢性期可形成囊肿,根据病史等诊断,急性期抗感染及局部处理,慢性期用造口术,妊娠期、儿童、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等,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病原体多为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急性期:多发生于一侧。初起时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时会致大小便困难。病情发展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疼痛加剧,脓肿直径可达3-6cm,患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脓肿表面皮肤变薄,可自行破溃,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若破孔小,引流不畅,则炎症持续不消退且可反复急性发作。
慢性期:前庭大腺炎急性期后,若引流不畅,脓液吸收,腺体内黏液浓稠而阻塞腺管,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患者可感到外阴有坠胀感或有性交不适。
2.体征:检查可见患侧前庭大腺部位红、肿、热、痛,压痛明显。形成脓肿时,可触及波动感。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局部检查一般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前庭大腺分泌物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四、治疗
1.急性期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可口服或静脉给药。
局部处理:局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并放置引流条。
2.慢性期:前庭大腺囊肿可采用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这种手术方法损伤小,术后还能保留腺体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前庭大腺炎时,需谨慎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局部处理需考虑妊娠的特殊生理状态,操作要轻柔,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儿童:儿童发生前庭大腺炎极为少见,若有相关情况,多因特殊的局部卫生情况或先天因素等引起,需及时就医,在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及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前庭大腺炎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全身状况的监测,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炎症的恢复。同时,局部护理要更加注意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