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缺血缺氧引发脑部病理性改变,新生儿多因围生期窒息等,成人常见于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发病机制涉及能量代谢障碍等致神经元凋亡坏死等,新生儿早期有嗜睡等表现加重现惊厥等,成人有多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诊断依据详细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治疗要维持脑血流灌注等、控惊厥、新生儿重度可亚低温、积极处理原发病,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重度易留后遗症,新生儿需密切监测康复干预及安全护理,成人重原发病治疗及康复训练等。
一、定义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缺血、缺氧引发的脑部病理性改变,可发生于新生儿(多因围生期窒息等)及成人(常见于心跳呼吸骤停、严重低血压等情况)。
二、病因
新生儿:主要源于围生期窒息(如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成人:多由心跳呼吸骤停、严重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肺部疾病致氧供不足等引起。
三、发病机制
涉及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失调致细胞水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过度释放产生毒性作用;氧化应激损伤引发炎症反应等,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坏死及脑组织水肿等。
四、临床表现
新生儿:早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拥抱反射减弱等,病情加重可出现惊厥、肌张力异常(如增高或减低)、呼吸节律不整等。
成人:多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可伴抽搐、肢体瘫痪等,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相关的颅内压增高表现。
五、诊断
依据详细病史(如窒息史、心跳呼吸骤停史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脑损伤部位、范围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原则
维持脑血流灌注,保证脑氧供需平衡。
控制惊厥,可选用合适抗惊厥药物。
对于新生儿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考虑亚低温治疗以改善预后。
积极处理原发病,如纠正低血压、恢复呼吸等。
七、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预后,重度者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轻度者经及时治疗多可恢复。
新生儿: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尽早开展康复干预,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当刺激影响恢复。
成人:需重视原发病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关注心理状态,因长期预后可能受脑损伤程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