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瘤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可呈弥漫或局限性生长,病因有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致子宫肌层损伤及慢性子宫内膜炎促使内膜间质细胞浸润肌层,症状表现为经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或无症状,诊断通过病史症状评估及超声、MRI等辅助检查,治疗有药物对症处理和手术根治,育龄期女性治疗需考虑生育影响,更年期女性依情况选手术等治疗并关注术后状况。
一、定义
子宫肌腺瘤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的良性病变,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生长,是妇科常见疾病。
二、病因
1.妊娠相关因素: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可造成子宫肌层损伤,使得基底膜下的子宫内膜细胞增生并侵袭肌层,从而引发子宫肌腺瘤。
2.慢性子宫内膜炎:长期存在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促使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向肌层浸润,增加子宫肌腺瘤的发生风险。
三、症状
1.经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可延长至8-14天等,这与子宫肌层结构改变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等有关。
2.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于月经前1周开始,月经来潮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能与异位的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等有关。
3.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妊娠分娩史等,结合经量增多、痛经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可发现子宫肌层回声不均等异常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的情况,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五、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症状,如存在经量过多等情况,可考虑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等,但药物治疗多为对症处理,难以根治。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范围等综合决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需求,治疗时需优先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药物保守治疗等,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更年期女性:若症状严重且无生育要求,可根据身体状况在医生建议下考虑手术切除子宫等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手术对身体整体健康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