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一般治疗有卧床休息及监测生命体征;对症治疗包括降颅压和控制惊厥;抗病毒治疗要依病毒类型选药且注意儿童肝肾功能;支持治疗涵盖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全面医疗照护以促进康复,尤其关注儿童患者特殊情况。
一、一般治疗
(一)卧床休息
患者需充分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探视,以利于身体恢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营造适宜的休息环境有助于病情缓解,因为充足的休息能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神经系统修复。
(二)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儿童患者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加强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如体温升高时,要观察发热程度及热型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对症治疗
(一)降颅压
若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等,可根据情况使用相关措施降颅压。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颅压变化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等的潜在影响,严格观察颅压相关症状,必要时采取相应降颅压手段。
(二)控制惊厥
当患者出现惊厥时,需及时处理。儿童患者发生惊厥时,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如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惊厥的措施。
三、抗病毒治疗
(一)药物选择
根据病毒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对于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目前有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考虑使用,但需严格依据临床诊断及病毒学检查等结果来精准选择,确保用药的针对性。
(二)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患者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需谨慎选择药物及关注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相关原则,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四、支持治疗
(一)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恢复所需的能量及营养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确保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促进病情恢复。
(二)心理支持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及对预后的担忧等存在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患者及成年患者,需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恐惧等情绪,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等轻松方式进行心理安抚,成年患者则可通过沟通等方式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疏导,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