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致婴幼儿常见发疹热病,常突发高热热退时现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分布头面颈躯干等,血常规白细胞早期稍高后降淋巴细胞高病毒抗体阳性;紫癜因血小板异常血管异常等致皮肤现按压不褪色瘀点瘀斑,不同类型伴不同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少,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尿常规可异常,护理需依类型注意相应表现及时就医。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儿童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等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期常见发疹性热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紫癜是红细胞自血管内渗出至皮肤、黏膜等结缔组织形成的瘀点或瘀斑,病因包括血小板异常、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同类型紫癜病因各异,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机制相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1.儿童急疹: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一般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瘀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按压不褪色,部分患儿可伴关节疼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不同类型紫癜伴随症状有所差异,如过敏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痛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鼻衄、牙龈出血等。
三、皮疹特点差异
儿童急疹皮疹:分布以头面、颈部及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皮疹形态为散在或融合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紫癜皮疹:按压不褪色,可表现为针尖大小至片状不等,形态多样,如过敏性紫癜皮疹可呈对称性分布于下肢伸侧及臀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疹可遍布全身。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1.儿童急疹: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早期稍高,随后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如HHV-6抗体)呈阳性。
2.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功能检查可能正常或有异常;过敏性紫癜可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尿常规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凝血功能一般正常。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急疹多见于婴幼儿,护理时需注意监测体温,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优先非药物),避免低龄儿童因体温过高引发惊厥;紫癜患儿需根据不同类型关注相应表现,如过敏性紫癜患儿要留意腹痛、关节痛情况,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需避免碰撞等导致出血加重,同时均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