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湿疹皮肤损害有边界清的红斑、针尖至米粒大丘疹、密集水疱、破溃后渗出、渗出后出现糜烂结痂,好发于手足(因接触外界或多汗潮湿)、腹股沟会阴等褶皱温暖潮湿处,儿童皮肤屏障弱需注意护理,免疫低下人群要控基础病,多汗人群需保持干爽预防缓解。
一、皮肤损害表现
1.红斑:多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的红色斑片,可单发或多发,颜色从淡红到鲜红不等,其形成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炎症介质刺激导致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呈现红斑表现。
2.丘疹: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隆起性皮损,可密集分布,质地可能稍硬,是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等因素引起皮肤组织增生隆起的结果。
3.水疱:常呈密集分布,疱壁较薄,内容物清亮,这是由于局部炎症导致表皮内液体聚集形成,水疱易破溃。
4.渗出:水疱破溃后会出现渗液,表现为皮肤表面有清亮或稍浑浊的液体渗出,与局部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有关。
5.糜烂与结痂:渗出后皮肤可出现糜烂面,表面湿润,之后渗液逐渐干燥形成结痂,结痂覆盖在糜烂处,保护创面同时也提示皮肤处于修复过程中。
二、好发部位特点
1.手足部位:因手部经常接触外界物质、足部易出汗潮湿等因素,真菌湿疹在手足部位较为常见,表现为手足部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且由于手部频繁活动、足部多汗环境,症状可能更易反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2.腹股沟、会阴等部位:这些部位皮肤褶皱多、温暖潮湿,利于真菌滋生,所以也是真菌湿疹的好发区域,此处的皮肤损害同样包含红斑、丘疹、水疱等表现,且因局部皮肤相互摩擦等因素,可能加重症状,患者会有瘙痒等不适感觉。
三、不同人群相关特点
1.儿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若接触真菌或处于潮湿环境等,更易引发真菌湿疹。在护理上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因为儿童皮肤嫩,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加重感染等情况,且儿童表达不适的方式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自身免疫防御能力较弱,更易受到真菌侵袭引发真菌湿疹,这类人群除关注皮肤症状外,还需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以降低真菌湿疹的发生风险。
3.多汗人群:由于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多汗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真菌湿疹,这类人群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爽,可通过及时擦拭汗液、穿着透气衣物等方式来预防和缓解真菌湿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