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晕厥因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致短暂脑供血不足,常见诱因多样,发作有特定表现。现场初步处理需平卧头低脚高、松束缚保呼吸等。预防要从生活方式调整(体位改变缓慢、避诱因、适度运动)和特殊人群注意(儿童防恐惧、老人定期检病保环境安全)入手。频繁发作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制定方案。
一、反射性晕厥的识别
反射性晕厥是因某些因素引起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晕厥。常见诱因有长时间站立、疼痛、情绪激动、看到血液等。其发作时表现为突然头晕、视物模糊、恶心,随后意识丧失、摔倒,一般几分钟内可自行恢复。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反射性晕厥的诱因可能不同,如儿童可能因恐惧等情绪因素,老年人可能因体位突然改变等。
二、现场初步处理
当发生反射性晕厥时,首先应将患者平卧,头低脚高,这样可增加脑部供血。松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部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清醒迹象,可适量饮用温水,但要注意避免呛咳。对于有明确诱因的情况,要尽量消除诱因,比如远离引起恐惧的场景等。
三、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体位改变: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改变体位时要缓慢,如从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时,应先稍作停留,适应后再行动,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血压调节不及时引发晕厥。
避免诱因:对于因疼痛、情绪激动易诱发晕厥的人群,要尽量避免相关刺激。比如疼痛明显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情绪激动时通过深呼吸、放松心情等方式调节。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调节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例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关注儿童情绪变化,避免让儿童处于过度恐惧、紧张的环境中。在儿童发生晕厥后,要及时安抚儿童情绪,了解可能的诱因并避免再次发生。
老年人: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家中要保证环境安全,避免老年人因晕厥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如在卫生间等易摔倒的地方安装扶手等。
四、医疗就诊建议
如果反射性晕厥频繁发作,或者发作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意识不清时间过长、伴有肢体抽搐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倾斜试验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倾斜试验可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反射性晕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