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引发紫癜是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致Ⅲ型超敏反应出现皮肤紫癜等,皮肤表现为对称分布下肢臀部的瘀点瘀斑等,伴关节痛腹痛等,需询问用药史、观察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要停用可疑药物、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哺乳期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药物过敏引发紫癜的定义及机制
药物过敏导致的紫癜主要指药物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介导小血管炎,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皮肤紫癜等表现的临床状况。其机制多为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引发Ⅲ型超敏反应,导致小血管炎症、渗出,表现为皮肤紫癜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皮肤表现:皮肤紫癜为常见表现,多呈对称分布的瘀点、瘀斑,好发于下肢及臀部,初期可为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随后颜色逐渐加深呈紫红色,可融合成片。
2.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关节痛,多累及膝、踝等大关节;也可出现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受累表现。
三、诊断要点
1.用药史询问:详细询问近期用药情况,明确是否有可疑致敏药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观察:依据典型皮肤紫癜表现及伴随症状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血小板计数等情况以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常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等肾脏受累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等辅助明确致敏药物。
四、治疗原则
1.停用可疑药物: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对症治疗:对于皮肤紫癜,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减轻过敏反应;若有关节痛、腹痛等症状,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对于肾脏受累者,可能需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对药物过敏的耐受性及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需格外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已知或可疑致敏药物,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及全身症状变化,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加强护理及病情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药物代谢及耐受能力下降,在处理药物过敏引发紫癜时,需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基础疾病与药物过敏治疗之间的相互影响。
3.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此特殊人群用药需高度谨慎,选择药物时要权衡药物对母体病情控制及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及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