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致病多为全身粟粒性结核一部分经血行播散好发3岁内婴幼儿早期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易忽视中期有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交替晚期可昏迷频繁惊厥脑疝危及生命常留后遗症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重要压力增高外观可透明或毛玻璃样白细胞轻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高糖和氯化物低找到结核菌可确诊治疗遵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疗原则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护理要保持安静观察生命体征等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特殊人群有结核接触史或病史小儿家长需关注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排查降后遗症风险。
一、定义与病因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多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主要通过血行播散途径致病,结核分枝杆菌自原发感染灶经血行侵入脑膜引发炎症。好发于3岁以内婴幼儿,因该年龄段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较高。
二、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患儿可出现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此阶段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二)中期表现
随病情进展,出现头痛、呕吐(多为喷射性)、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还可伴有惊厥、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等交替出现。
(三)晚期表现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昏迷、频繁惊厥,甚至因脑疝危及生命,且常遗留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是重要诊断依据。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可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样;白细胞数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若脑脊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四、治疗原则
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通过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控制脑膜炎症。
五、护理与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保证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
(二)特殊人群提示
小儿因免疫系统不完善、对疾病耐受力差等特点,需格外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病史的小儿,家长应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低热、头痛、呕吐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带患儿就医排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保障小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