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有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前驱期发热、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疹期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有特点且全身症状加重;恢复期皮疹按顺序消退,有脱屑和色素沉着,了解各期症状对早期发现等重要,护理需据人群特点采取措施。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一般发热3~4天后出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体温上升较快且波动相对明显,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持续时间更长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发热是机体对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患者会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表现。眼结膜充血是因为麻疹病毒累及眼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结膜血管扩张;流涕、咳嗽等则是上呼吸道受到病毒侵袭,黏膜分泌增加及炎症刺激所致。婴幼儿由于呼吸道相对狭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能更易引发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密切关注。
出疹期
皮疹特点:一般在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初为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随后部分皮疹融合成片。不同个体皮疹表现可能有差异,免疫功能低下者皮疹可能不典型,而营养状况良好、免疫正常者皮疹相对典型。皮疹的出现是麻疹病毒在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后,皮肤血管扩张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结果。
全身症状加重:出疹期患者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可达40℃左右,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加重。此阶段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合并其他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全身症状加重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加强护理。
恢复期
皮疹消退: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皮疹消退后,皮肤会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消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脱屑和色素沉着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可能较快,而成年人恢复时间可能稍长。脱屑和色素沉着是皮肤在经历麻疹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后,自我修复过程中的表现,棕色色素沉着一般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化。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各期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症状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隔离患者至关重要。在护理麻疹患者时,需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如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引起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