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合并真菌感染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局部潮湿等相关不同人群有差异,临床表现为湿疹部位在原有表现基础上有边界清楚白色鳞屑样损害等,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及真菌学检查,治疗先处理湿疹修复屏障再抗真菌,儿童用温和药、老人考虑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女性会阴部注意清洁干燥等。
一、定义与发病概况
湿疹合并真菌感染是指在湿疹皮肤损害基础上发生了真菌的感染,其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局部潮湿环境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皮肤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儿童皮肤娇嫩,易因湿疹后皮肤屏障破坏引发真菌感染;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屏障功能减退,也较易出现此类情况;性别方面无绝对特异性差异,但女性若会阴部等部位发生湿疹合并真菌感染时需关注局部生理结构影响。
二、临床表现特点
湿疹部位可出现原有湿疹的红斑、丘疹等表现基础上,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鳞屑样损害,部分可伴有瘙痒加剧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薄嫩,真菌感染表现可能相对局限,多集中在湿疹好发部位且损害相对较局限;老年人皮肤干燥等基础情况可能使真菌感染表现的鳞屑等特征更明显,且因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病情表现可能更复杂。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依据湿疹部位出现的特殊损害表现初步怀疑合并真菌感染。2.真菌学检查:
镜检:取皮损处鳞屑等标本,经氢氧化钾等处理后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若发现则提示真菌感染。
培养:将标本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培养后鉴定真菌种类,以明确具体致病真菌,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首先注重对湿疹的基础处理,修复皮肤屏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同时进行抗真菌治疗,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如外用抗真菌药膏等。治疗过程中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老年人若合并其他基础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皮肤薄嫩,抗真菌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抗真菌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由于儿童新陈代谢等特点,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安全用药,避免因不当用药导致皮肤损伤加重。
老年人:需关注整体健康状况,抗真菌治疗同时要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因为基础病可能影响真菌感染的恢复及湿疹的控制,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整体健康状态,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若会阴部等部位发生湿疹合并真菌感染,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保持局部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治疗时除考虑药物抗真菌外,还需注意避免因局部生理结构导致交叉感染等情况,用药需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