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脂溢性皮炎因皮脂腺分泌及马拉色菌等引发,好发于皮脂溢出区,皮损为红斑伴油腻鳞屑、慢性反复,诱因多为内在因素,治疗用温和抗炎护肤品等;面部过敏是接触过敏原致免疫异常的变态反应病,皮损多样、分布无特定区、有明确接触致敏原史,脱离过敏原可较快缓解,治疗首要脱离过敏原、冷敷等,儿童用温和措施、孕妇需谨慎选药并告知妊娠状态。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由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等定植繁殖等因素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面部T区等;面部过敏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如化妆品、花粉等)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明确接触致敏原可能。
二、临床表现区别
(一)皮损形态
脂溢性皮炎表现为面部红斑基础上覆有油腻性鳞屑,可伴有轻度瘙痒,病情慢性反复;过敏皮损多样,常见红斑、丘疹、水疱,急性期可能有渗出,瘙痒程度通常较剧烈,脱离过敏原后部分皮损可较快消退。
(二)分布部位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溢出明显区域,如眉间、鼻唇沟、颊部等;过敏皮损分布相对无特定皮脂腺富集区域的局限性,可因接触部位不同而有相应分布,如接触眼部化妆品则眼部周围易出现皮损。
三、鉴别要点
(一)诱因排查
脂溢性皮炎多与皮脂腺分泌功能、马拉色菌定植等内在因素相关,无明确近期接触特定致敏原史;过敏则有明确近期接触如新换用护肤品、接触花粉等过敏原的经历。
(二)病程特点
脂溢性皮炎病程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过敏若脱离过敏原,病情可较快缓解,再次接触过敏原易复发。
四、治疗原则
(一)脂溢性皮炎
可使用温和的抗炎护肤品改善皮肤状态,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炎类外用药物;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加重病情,生活中注意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二)过敏
首要措施是迅速脱离过敏原,可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局部冷敷以缓解症状,轻中度过敏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格外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处理方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面部出现相关情况时,因皮肤屏障较薄弱,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护肤品,建议优先采用温和的保湿、清洁措施,如情况无改善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后给予合适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加重皮肤负担。
(二)孕妇
孕妇面部出现疑似情况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通过避免接触可疑诱因、采用温和的物理方法(如冷敷等)缓解症状,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状态,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安全的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