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卵巢囊肿可由生理性因素(黄体囊肿因孕期激素致卵巢黄体持续增大形成、滤泡囊肿因孕期卵巢少量卵泡发育未正常排卵形成)、病理性因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孕期激素致异位内膜出血增生形成、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因孕期盆腔血供丰富等致卵巢上皮性肿瘤生长)及其他相关因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卵巢功能、家族有卵巢囊肿遗传病史增加孕期发病风险)导致
一、生理性因素
1.黄体囊肿
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增加,刺激卵巢黄体持续增大形成黄体囊肿。这是孕期较为常见的卵巢囊肿类型,通常在妊娠12-14周后可自行消退,其发生与孕期激素变化密切相关,是孕期生理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2.滤泡囊肿
正常情况下,卵巢在每个月经周期会有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怀孕后,虽然月经停止,但卵巢仍可能有少量卵泡发育,若卵泡没有正常排卵而持续增大,就会形成滤泡囊肿。这与孕期卵巢功能的特殊状态有关,卵泡的发育和变化受孕期激素调节影响,部分卵泡不能按常规月经周期规律排卵,进而形成囊肿。
二、病理性因素
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孕妇,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种植在卵巢上,随着孕期激素变化,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出血、增生,导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形成。这类囊肿的发生与既往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相关,孕期激素水平改变会促使异位内膜组织活性增强,从而引发囊肿增大等情况。
2.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的上皮性肿瘤在孕期也可能被发现。虽然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孕期由于盆腔血液供应丰富等因素,可能会促使原本存在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生长。这类肿瘤是卵巢的病理性增生形成的囊肿,与卵巢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在孕期可能因为激素等因素影响而被发现或增大。
三、其他相关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对孕妇卵巢囊肿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例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可能增加卵巢囊肿发生的风险。另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长期高油、高糖、高盐饮食,也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等,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作用,间接与卵巢囊肿的发生相关。
2.遗传因素
某些卵巢囊肿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卵巢囊肿的遗传病史,孕妇发生卵巢囊肿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例如,一些遗传性的卵巢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异常,会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卵巢囊肿相关病变,在孕期这种遗传易感性可能会表现出来,增加孕期卵巢囊肿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