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膜炎有血行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医源性感染等感染途径,受年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出生时情况等高危因素影响,临床表现不典型,若不及时治疗会致严重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威胁新生儿健康与生存质量
一、新生儿脑膜炎的感染途径
新生儿得脑膜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感染:
血行感染:胎儿在宫内时,母亲若有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出生后,新生儿自身菌血症时,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炎症。例如,一些细菌如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等可通过此途径导致新生儿脑膜炎,研究显示,新生儿败血症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发展为脑膜炎,其中常见病原菌就包括上述细菌。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新生儿头颅局部感染可蔓延至脑膜,比如耳部感染、头皮感染等,感染灶的病原体可直接侵袭脑膜引发炎症。像新生儿中耳炎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可能扩散至脑膜,进而引起脑膜炎。
医源性感染:在新生儿救治过程中,如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病原体可经操作部位进入血液,再到达脑膜引发感染。另外,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也可能导致医源性的新生儿脑膜炎发生。
二、新生儿患脑膜炎的相关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血-脑屏障功能也不成熟,这使得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屏障进入脑膜引发炎症。早产儿的体重通常低于2500g,相较于足月儿,发生脑膜炎的风险更高。
母亲孕期健康状况:母亲孕期有感染性疾病,如孕期有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增加了新生儿在宫内或出生时感染病原体的几率。例如,母亲孕期患有B族链球菌阴道炎,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就容易感染该细菌,进而引发脑膜炎。
出生时的情况:出生时存在窒息、早产、低体重、Apgar评分低等情况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和对感染的防御能力更弱,更容易患上脑膜炎。比如,出生时Apgar评分在5分以下的新生儿,其发生脑膜炎的风险明显高于评分正常的新生儿。
三、新生儿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新生儿患脑膜炎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可表现为体温不升或发热)、拒奶、嗜睡、反应差、前囟饱满紧张等症状。由于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不适,家长可能会发现新生儿精神状态不佳、吃奶量明显减少等情况。
危害:新生儿脑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室炎、脑积水、脑脓肿等,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癫痫、听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统计,新生儿脑膜炎的病死率较高,且即使存活也有较高比例的患儿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