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表现而非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在经期或排卵期且量少,病理性由多种疾病引起;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由病原体感染致,有相关症状;盆腔炎可致病理性盆腔积液,但盆腔积液不一定是盆腔炎,不同年龄盆腔积液意义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其发生,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一、盆腔炎与盆腔积液的概念区分
1.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非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女性月经期或排卵期,是因为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或者卵泡液积聚在盆腔,一般积液量较少,直径多小于2cm,通常无明显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例如,正常女性在排卵期时,卵泡破裂后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形成生理性盆腔积液。
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盆腔炎、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腹膜结核等。此时盆腔积液量往往较多,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比如盆腔炎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是由于炎症刺激盆腔腹膜,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增多积聚在盆腔。
2.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病原体感染是主要原因,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盆腔炎患者主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食欲不振等。例如,不洁性生活史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病原体通过阴道、宫颈上行感染至盆腔。
二、两者的关联
1.盆腔炎可引起盆腔积液
当盆腔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导致盆腔内组织渗出增多,从而形成盆腔积液,此时的盆腔积液属于病理性盆腔积液。例如,盆腔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有较多的游离液体。
2.但盆腔积液不一定是盆腔炎
如前文所述,生理性盆腔积液与盆腔炎无关,另外像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也会形成盆腔积液,但这并非盆腔炎导致。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盆腔积液的意义可能不同,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盆腔积液则需要更谨慎排查是否有恶性病变等情况;对于育龄期女性,生理性盆腔积液相对常见,而病理性盆腔积液需警惕盆腔炎等疾病,但不能仅根据盆腔积液就确诊盆腔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综合判断。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混乱等因素可能既增加盆腔炎的发病概率,也可能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出现;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盆腔炎及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发生风险。有盆腔手术史、宫腔操作史等病史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相关盆腔积液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