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有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特征,早期多近记忆障碍等,病情进展后认知等功能减退、有语言等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且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女性可能略高,不良生活方式等增加风险,家族遗传史患病风险高,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老人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特征性改变。
二、临床症状表现
(一)早期症状
早期多以近记忆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常遗忘近期发生的事情,例如刚放下物品却很快不记得放置位置,对新接触的事物难以快速形成并保持记忆。同时,可能伴有轻度的认知功能减退迹象,如语言表达稍显迟缓、计算简单数字时出现困难等。
(二)病情进展后的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认知功能减退逐渐加重,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找词困难、言语表达混乱等;计算力明显下降,难以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空间结构障碍,如迷路、无法准确判断物体位置关系等。还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包括抑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也逐步下降,从最初能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发展到最后完全依赖他人照料。
三、相关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65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约为5%,而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30%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呈逐渐增高趋势。
(二)性别因素
女性相对男性患病风险可能略高,可能与女性寿命相对较长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关,不过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例如缺乏运动、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代谢、血管功能等多方面,逐渐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几率。
(四)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若家族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突变携带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提升,提示遗传背景在疾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早期识别与就医建议
对于老年人出现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逐渐下降等疑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医进行评估。早期识别并干预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关注老年人日常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表现,不要延误就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