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有运动发育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亢进)、喂养困难(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拒奶、呛咳等)表现,运动发育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调控功能障碍有关,姿势异常核心是神经调控问题,反射异常因中枢神经系统对原始反射调控机制受影响,喂养困难与支配吞咽和吸吮动作的神经功能受影响有关,有早产、缺氧等病史的婴儿更易出现喂养困难。
一、运动发育异常表现
婴儿脑损伤时运动发育往往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正常婴儿在2-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会主动伸手抓物,6个月左右能独坐。而脑损伤婴儿可能抬头延迟、坐立困难,如3个月仍不能抬头,5个月还不能主动抓物,6个月不能稳定独坐等,其运动姿势也可能异常,如出现角弓反张(头后仰、背肌强硬,身体呈弓形)、四肢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等情况。这与脑损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功能障碍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不同,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也有差异,年龄越小越易受脑损伤影响而出现运动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情况。
二、姿势异常表现
身体姿势异常也是婴儿脑损伤常见表现。例如,婴儿常呈现头偏向一侧、四肢呈屈曲或伸展异常姿势,在仰卧位时可能出现角弓反张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且姿势异常。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正常支配,导致肌肉张力和协同运动功能失调。对于不同性别的婴儿,姿势异常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由于婴儿性别不同在体重、肌肉发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不过姿势异常的核心病理基础是脑损伤导致的神经调控问题。
三、反射异常表现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是婴儿脑损伤反射异常的常见情况。正常婴儿出生时具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3-4个月时原始反射逐渐消失。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在4个月后仍存在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或者出现原始反射亢进的情况,如觅食反射过强等。这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原始反射的调控机制,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婴儿,只要存在脑损伤,都会出现此类反射异常情况,且年龄越小原始反射异常越易被发现,因为正常婴儿原始反射有明确的消失时间窗,脑损伤婴儿偏离该时间窗就会出现反射异常。
四、喂养困难表现
脑损伤婴儿常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可能出现拒奶、吃奶时容易呛咳等情况。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支配吞咽和吸吮动作的神经功能,导致口腔和咽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对于有早产、缺氧等病史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喂养困难,因为这些病史本身就是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会进一步影响婴儿的喂养相关神经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