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有自然防御机制,而阴道炎常见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真菌、原虫感染)、局部卫生不良、激素变化(青春期和绝经期激素变化影响)以及其他因素(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异常)。
一、阴道的自然防御机制
正常情况下,阴道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生态平衡。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4)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同时阴道黏膜的完整性也能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二、阴道炎的常见引发因素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加德纳菌:当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生长可引发细菌性阴道炎。例如,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等行为可能改变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加德纳菌感染的风险。在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中,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链球菌:B族链球菌等也可能引起阴道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链球菌容易趁虚而入,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受到链球菌感染引发阴道炎。
2.真菌感染
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常见的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体。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阴道局部环境改变,糖原含量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破坏菌群平衡,也会促使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高,同样易滋生假丝酵母菌导致阴道炎。
3.原虫感染
阴道毛滴虫:性行为是阴道毛滴虫传播的主要方式,性活跃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后,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毛滴虫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引发滴虫性阴道炎。
(二)局部卫生不良
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会使阴道局部滋生大量细菌等病原体。例如,一些女性习惯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导致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为病原体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增加阴道炎的发生几率。
(三)激素变化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开始升高,阴道上皮增厚并富含糖原,若局部卫生等情况不佳,容易因阴道微生态失衡引发阴道炎。
2.绝经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萎缩性阴道炎。
(四)其他因素
1.过敏反应:对卫生巾、避孕套等过敏,也可能引发阴道炎症,出现阴道瘙痒、红肿等症状。例如,部分女性对卫生巾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敏,使用后就可能导致阴道过敏发炎。
2.免疫系统异常: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女性,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阴道炎,且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不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