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癣是皮肤癣菌感染皮肤毛发甲板引发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是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等部位,分类有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病因是皮肤癣菌经直接间接接触传播且个体易感性等增加风险,临床表现因类型有别,诊断依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培养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头癣需规范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并抗真菌,免疫低下者抗真菌需谨慎优先局部用药必要时全身用药权衡利弊。
一、定义
皮癣是由皮肤癣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等)感染皮肤、毛发、甲板所引发的一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是皮肤癣菌借助侵犯皮肤角质层、毛发或甲板等部位来致病。
二、分类
1.头癣:主要侵袭头皮与毛发,依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等类型,儿童相对高发,可能导致头皮瘢痕及脱发等问题。
2.体癣: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光滑皮肤,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有鳞屑、丘疹,中央趋于消退。
3.股癣:好发于腹股沟、会阴、肛周等部位,多呈单侧或双侧对称分布,皮损与体癣类似,但因局部潮湿易加重炎症反应。
4.手癣和足癣:手癣是发生于手部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则是发生于足部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又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等,手癣常由足癣传染而来。
5.甲癣:累及甲板或甲下,可导致甲板浑浊、增厚、变色、缺损等,常由手足癣蔓延所致,治疗相对较为顽固。
三、病因
皮肤癣菌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或患病动物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拖鞋等)传播,个体易感性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多汗、肥胖、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情况会增加皮癣的发病风险。
四、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皮癣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以体癣为例,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环形红斑,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和鳞屑,中央皮肤趋于正常;手癣多始于单侧手指间,表现为水疱、脱屑、角化过度等;甲癣则可见甲板浑浊、变色、增厚、易碎等。
五、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直接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及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真菌种类)来确诊,必要时还可借助皮肤活检等检查辅助诊断。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头癣需规范治疗,因为不恰当治疗可能导致瘢痕性脱发,影响外观及心理,治疗时应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真菌方案。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皮癣时,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规范抗真菌治疗,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感染情况,防止感染加重引发更严重并发症。
免疫低下人群:免疫低下者发生皮癣时,抗真菌治疗需谨慎,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感染控制情况,优先考虑局部抗真菌治疗,必要时全身用药需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