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特异性疫苗,分灭活和减毒活两类,灭活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稍弱需多次接种,减毒活免疫效果好但特殊人群需谨慎,接种目的是预防乙脑降低风险,接种程序依类型和年龄段而异,适用主要为儿童及高危人群,特殊人群如免疫缺陷、急性发热、严重慢性病、孕妇等有相关注意事项,接种后需关注不良反应。
一、乙脑疫苗定义
乙脑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特异性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乙脑病毒的抗体,从而抵御乙脑病毒感染。
二、类型及特点
(一)灭活乙脑疫苗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乙型脑炎病毒灭活,保留其抗原性,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免疫效果可能稍弱,通常需多次接种以达到较好免疫效果。
(二)减毒活乙脑疫苗
将乙型脑炎病毒减毒后制成,接种后病毒可在体内少量增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效果较好,通常接种次数较少,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
三、接种目的
接种乙脑疫苗的核心目的是预防乙脑病毒感染,降低罹患乙脑的风险。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儿童为高发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此类严重后果。
四、接种程序
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段接种程序存在差异。以减毒活乙脑疫苗为例,基础免疫通常为婴儿8月龄接种第1剂,2岁时接种第2剂进行加强;灭活乙脑疫苗基础免疫一般为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岁和6岁时各加强1剂。具体接种程序需遵循当地预防接种门诊的专业指导。
五、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适用人群
一般6个月至10岁儿童为主要接种人群,此外,进入乙脑流行区的高危人群也建议接种。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缺陷者:此类人群接种后可能无法有效产生免疫应答,需谨慎评估接种必要性,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免疫状态决定是否接种。
2.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接种可能加重病情或影响免疫效果,应待疾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
3.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接种需评估机体整体状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
4.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接种乙脑疫苗需遵循专业医疗建议,因目前关于孕妇接种乙脑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有限,需谨慎对待。
5.不良反应监测:接种后需关注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及全身反应(如发热),一般轻微反应可自行缓解,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高热持续不退、严重过敏等)需立即就医。
乙脑疫苗通过特异性免疫预防手段,在预防乙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接种时需依据个体情况遵循专业指导,以保障接种安全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