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引起途径及相关因素包括性传播感染相关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下生殖道感染蔓延(如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的病原体上行或蔓延至盆腔)、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引发)、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宫颈口开放,不注意卫生致病原体侵入)、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腹膜炎炎症波及盆腔)、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再次激活)。
一、性传播感染相关病原体
1.淋病奈瑟菌:多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不洁的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淋病奈瑟菌可侵犯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等部位,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盆腔炎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淋病奈瑟菌的感染,且性伴侣未进行规范治疗时,女性再次感染的风险较高。
2.沙眼衣原体: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淋病奈瑟菌常共同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宫颈黏膜炎、子宫内膜炎等,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上行蔓延至盆腔其他部位导致盆腔炎。
二、下生殖道感染蔓延
1.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有害菌大量繁殖,细菌可通过宫颈管黏膜上行感染盆腔。比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的一些病原体可经宫颈进入子宫和输卵管,引发盆腔炎。
2.宫颈炎:宫颈部位的炎症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原体可通过宫旁结缔组织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例如,急性宫颈炎时,病原体容易向周围组织扩散。
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如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可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例如,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可能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宫腔,从而引发盆腔炎。对于年龄较小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发生盆腔炎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特别注意术前术后的消毒和护理。
四、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女性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若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纸,或在经期进行性生活等,病原体易侵入盆腔引起炎症。尤其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规律、不注重经期保健的女性,更容易因经期卫生不良而患上盆腔炎。
五、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阑尾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阑尾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比如,急性阑尾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右侧附件区,导致盆腔炎症的发生。
2.腹膜炎:盆腔腹膜炎往往是由邻近的腹膜炎症扩散而来,如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时,炎症可累及盆腔器官。
六、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患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原有潜伏在盆腔内的病原体可再次激活,导致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比如,一些女性在劳累、经期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