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史采集综合判断。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等,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依外观、压力、细胞计数分类、生化及病原学有不同表现,血常规也有相应特点;影像学检查头颅CT助发现并发症,MRI诊断价值高;需详细采集病史综合判断,儿童和老年人患脑膜炎有其特殊情况需注意。
一、临床表现评估
脑膜炎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烦躁、嗜睡等情况,成人则以典型的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为主。例如,婴儿患脑膜炎时可能会有前囟饱满等特殊表现,这与婴儿颅骨尚未完全闭合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外观: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混浊,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多为无色透明。
压力:通常会升高,化脓性脑膜炎时压力明显增高。
细胞计数与分类: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中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明显降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均降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增高或正常,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病原学检查:通过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可查找病原菌,还可进行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等明确病原体。
2.血常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有助于发现脑膜炎是否引起脑部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脓肿等。在脑膜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相应的改变,如结核性脑膜炎可能会有脑膜强化等表现。
2.头颅MRI:对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早期诊断。能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病变、脑实质受累情况等,如病毒性脑膜炎在MRI上可能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的异常信号等。
四、病史采集与综合判断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感染史、既往是否有基础疾病等。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是否为脑膜炎以及脑膜炎的类型等。例如,若患者有结核接触史,同时脑脊液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结合相关影像学表现等,可辅助确诊结核性脑膜炎。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脑膜炎时需更加谨慎评估各项检查指标,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进行脑脊液穿刺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操作安全。老年人患脑膜炎时,由于机体免疫力等因素,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