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包括排卵期卵泡液积聚及腹膜分泌少量液体形成,量少、无明显不适且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有盆腔炎性疾病(由感染致盆腔组织充血渗出,伴腹痛、发热等)、异位妊娠(受精卵着床外致腹腔内出血积聚盆腔,有停经、腹痛等)、黄体破裂(黄体破裂致腹腔内出血形成,有一侧腹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出血刺激致盆腔积液,有痛经等)、盆腔恶性肿瘤(肿瘤浸润坏死致渗出出血,有消瘦等表现)。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1.排卵相关:女性在排卵期时,卵泡破裂,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形成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积液量较少,通常不超过10-20毫升,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数可自行吸收。
2.腹膜分泌:盆腔腹膜本身会分泌少量液体,起到润滑盆腔内器官的作用,这部分液体也可能积聚形成少量盆腔积液,常见于各年龄段人群,一般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1.盆腔炎性疾病:
病因:女性生殖系统受到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感染引起盆腔炎,炎症刺激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渗出,从而形成盆腔积液。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例如,有研究表明,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盆腔积液的情况。
表现: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区压痛等。
2.异位妊娠:
病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如输卵管妊娠,胚胎死亡后,会引起腹腔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常见于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的女性,各年龄段有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
表现:患者多有停经史,然后出现腹痛、阴道少量流血,若盆腔积液较多,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失血表现。
3.黄体破裂:
病因:黄体期时,黄体受到外力作用(如剧烈运动、性生活等)或自身因素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黄体期的女性。
表现:患者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阴道流血,若出血较多可出现休克表现。
4.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盆腔其他部位,如盆腔腹膜、卵巢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会出血,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盆腔积液。可见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有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情况的女性。
表现:患者多有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等。
5.盆腔恶性肿瘤:
病因: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恶性肿瘤,肿瘤组织浸润、坏死,会引起渗出、出血等,导致盆腔积液。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妇科疾病史等情况的女性。
表现:患者可伴有消瘦、腹胀、腹部包块等表现,盆腔积液多为血性,且量一般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