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过敏性与血小板减少性,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可疑过敏原,重时用糖皮质激素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严重限活动防外伤,低或有出血倾向用丙种球蛋白等;麻疹确诊后立即隔离,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湿疹需皮肤清洁保湿避刺激,外用按分期用药,系统用抗组胺等,儿童选安全药,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皮肤护理。
一、紫癜
(一)过敏性紫癜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积极寻找并去除感染等诱因。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减轻过敏症状,病情较重时(如出现关节肿痛、腹型或肾型紫癜)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调节药物。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一般治疗:出血严重时需限制活动,防止外伤,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2.药物治疗:血小板明显降低或有出血倾向时,可应用丙种球蛋白提升血小板,病情需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难治性病例可能涉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二、麻疹
(一)隔离与休息
确诊后需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二)对症支持治疗
1.发热处理: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高热时需谨慎选择退热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病情观察的强退热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温和退热剂。2.呼吸道症状处理:咳嗽咳痰明显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3.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
三、湿疹
(一)皮肤护理
1.清洁保湿:使用温和的清水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清洁,清洁后立即涂抹保湿剂,如凡士林等,保持皮肤湿润,修复皮肤屏障功能。2.避免刺激: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热水烫洗、接触化纤等刺激性物质。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根据湿疹分期及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有渗出时先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可使用尿素软膏等修复皮肤。2.系统药物:瘙痒明显影响生活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缓解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需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治疗时需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皮肤护理需更注重温和,避免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妊娠期女性:治疗湿疹等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外用药物选择需权衡利弊,系统用药需经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决定。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发的血糖、血压波动等问题,皮肤护理需注意避免过度干燥导致皮肤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