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膜炎需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多方面因素判断,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有差异,体格检查包括脑膜刺激征等,实验室检查有脑脊液、血常规、病原学等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超声、CT或MRI等,需早期准确诊断并治疗,疑似者应及时就医。
一、临床表现观察
儿童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儿童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及小婴儿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可能出现拒乳、嗜睡、体温不稳定(可发热或体温不升)、前囟饱满紧张等;婴幼儿及年长儿可能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部分患儿可出现抽搐,年长儿还可诉头痛,婴儿则表现为哭闹不安、囟门隆起等。
二、体格检查
1.脑膜刺激征:年长儿可出现颈项强直(屈颈时抵抗感增强)、克氏征阳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后,伸小腿受限,伴疼痛)、布氏征阳性(屈颈时下肢屈曲)等,但新生儿和小婴儿脑膜刺激征常不典型,因为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炎症刺激后表现不典型。
2.其他体征:还需检查皮肤有无皮疹,某些脑膜炎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判断有无昏迷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依据。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通过检查脑脊液的压力、外观、细胞计数及分类、生化指标(如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可降低;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可正常或稍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葡萄糖含量正常;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明显降低。
2.血常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
3.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细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如化脓性脑膜炎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病毒学检查可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等,帮助确定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类型;结核菌素试验及脑脊液结核菌涂片、培养等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对于新生儿脑膜炎,尤其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或感染,头颅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观察脑室情况、有无脑室扩张等。
2.头颅CT或MRI:有助于发现脑膜炎并发的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CT在急性期可发现脑水肿等情况,MRI对脑组织病变的显示比CT更敏感,能更清晰地观察脑膜强化、脑实质病变等情况。
儿童脑膜炎的判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早期准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出现疑似脑膜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系统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