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一、病因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二、症状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种类、感染的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
1.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
2.头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多位于额部或颞部,可伴有恶心、呕吐。
3.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无关。
4.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昏睡,重者可出现昏迷。
5.抽搐: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多发生于高热时。
6.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
7.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失语、偏瘫、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MRI、脑脊液检查等。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的脑电波,头颅MRI可显示脑实质的炎症改变,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升高、白细胞数增多。此外,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等也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抽搐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颅内压高时给予脱水药物治疗。
3.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种类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4.免疫治疗:可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
5.支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保护脏器功能等治疗。
五、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因此,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发现儿童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感染病毒后也可能发生病毒性脑炎,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发现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
3.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感染病毒后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增加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难度。因此,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如发现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
总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病毒,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