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系统除脑和脊髓外结构受损致传导或结构异常引发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由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纤维组成,病因有外伤性、缺血性、中毒性、代谢性、自身免疫性等,临床表现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类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神经断裂,诊断检查有病史与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定义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系统(除脑和脊髓之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受到损伤,可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或结构完整性破坏,进而引发相应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二、解剖基础
周围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及自主神经纤维组成。感觉神经负责将皮肤、肌肉等部位的感觉信息传递至中枢;运动神经支配肌肉的收缩;自主神经调节内脏器官、血管及汗腺等的功能。
三、病因
1.外伤性因素:如切割伤、挤压伤、骨折脱位导致的神经压迫或牵拉等,是常见病因,日常生活中肢体的锐器伤、车祸伤等可直接损伤周围神经。
2.缺血性因素:血管病变导致神经供血不足,例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可引发神经缺血性损伤。
3.中毒性因素: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化学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或药物毒性(如某些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可损伤周围神经。
4.代谢性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缺乏)也可影响神经正常代谢,引发损伤。
5.自身免疫性因素: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炎症性损伤。
四、临床表现
1.感觉功能障碍:可出现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如刺痛、灼痛)、感觉过敏等,不同神经损伤对应的感觉障碍区域有特异性,例如正中神经损伤可导致手部桡侧三指半的感觉异常。
2.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严重时可出现肢体瘫痪,例如尺神经损伤可引起手部小肌肉萎缩,导致爪形手畸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温度改变(如发凉)、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变形等,例如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可影响血管舒缩功能。
五、分类
1.神经失用:神经纤维结构未发生断裂,仅出现传导功能障碍,多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恢复,病理改变较轻。
2.轴突断裂:轴突发生断裂,但神经鞘膜保持完整,远端轴突及髓鞘发生变性,经恰当治疗后部分可恢复,但恢复过程相对缓慢。
3.神经断裂:神经的结构完全中断,包括神经纤维及鞘膜,常需手术修复才能恢复功能。
六、诊断检查
1.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受伤史、疾病史等,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例如检查肌力、感觉减退范围等。
2.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可检测肌肉电活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有助于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神经传导障碍。
3.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的形态及结构,帮助发现神经受压、断裂等情况;CT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辅助评估骨骼病变对神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