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是短暂性意识丧失,由脑部短暂缺血缺氧引起,表现分前驱症状、发作时、发作后阶段,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特殊时期及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前驱症状有面色苍白等,发作时有意识丧失、肌肉张力改变、血压下降、心率变化等,发作后意识渐恢复,有乏力等不适及其他表现
一、前驱症状阶段
部分患者在晕厥前会有一些前驱表现,比如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这些表现是由于身体在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前的预警信号,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心率变化等,进而影响脑部供血的前期调节异常。例如,一些患者在站立过久、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先出现面色逐渐苍白,然后感觉头晕、恶心等不适。
二、发作时症状阶段
1.意识丧失:这是晕厥最主要的发作时表现,患者会突然摔倒,意识完全丧失,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意识丧失是因为脑部血流急剧减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活动。比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患者会在短时间内突然晕倒,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肌肉张力改变:肌肉张力可能会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肌肉无法保持正常的紧张状态。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短暂性抽搐等异常肌肉活动情况,不过相对较少见。例如,一些年轻患者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时,倒地后肢体可能是松弛状态。
3.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发作时血压通常会下降,这是导致脑部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通过临床监测可以发现,晕厥患者发作时收缩压可降至80mmHg以下等。
心率:心率可能会出现变化,有的患者表现为心率减慢,有的可能先快后慢等。例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常伴有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的联合改变。
三、发作后恢复阶段
1.意识恢复:患者一般在数分钟内逐渐恢复意识,意识恢复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乏力、头晕、嗜睡等不适。比如意识恢复后,患者感觉浑身无力,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2.其他表现:部分患者恢复后可能会有头痛、恶心等症状,这与脑部短暂缺血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有关。另外,恢复过程中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可能会出现面色仍稍苍白、出汗等情况,但会逐渐缓解。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晕厥的表现可能有一些差异。儿童晕厥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有关,儿童发作时可能更易出现面色发灰、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人晕厥则可能与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关系密切,老年人发作后恢复可能相对更缓慢,且需要警惕再次发作导致跌倒受伤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晕厥发作时的表现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晕厥时可能还会伴有胸痛等心血管方面的伴随症状等。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等变化,血管迷走性晕厥等情况可能相对更易发生,表现可能也会有一定特点。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人群,发生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发作时的前驱症状和恢复过程等可能也会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