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红血丝是面部皮肤表层或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显露的现象,成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过度护肤、不当美容操作)、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长期暴晒、冷热刺激)、疾病因素(玫瑰痤疮、红斑狼疮等),表现为可见红色线状点状网状血管且受刺激更明显伴不适,影响因素有年龄(年轻与不当护肤等、老年与皮肤老化)、性别(不同肤质有差异)、生活方式(频繁去角质、高温工作)、病史(皮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易出现)。
一、定义
面部红血丝是指面部皮肤表层或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出现扩张、迂曲,从而显露于皮肤表面的一种现象,外观上表现为一丝丝红色的线状、点状、网状等分布的血管。
二、成因
(一)皮肤屏障受损
1.过度护肤:频繁去角质、使用含强效清洁成分或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等,会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变薄,导致毛细血管更容易显露出来。例如长期使用含高浓度果酸、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会损伤皮肤屏障功能。
2.不当美容操作:如过度的光子嫩肤等医美操作,可能损伤皮肤组织,影响皮肤屏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面部红血丝。
(二)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天生皮肤较薄,皮肤中的毛细血管相对更容易被看到,这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类人群从年轻时可能就较易出现面部红血丝相关表现。
(三)环境因素
1.长期暴晒: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的弹性纤维等结构,导致血管容易扩张,长期暴晒于阳光下的人群,面部红血丝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
2.冷热刺激:频繁处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如寒冷天气时皮肤血管收缩,进入温暖环境后血管扩张,长期如此会使血管反复舒缩,影响其正常状态,容易引发面部红血丝。
(四)疾病因素
某些皮肤疾病也可能伴随面部红血丝,比如玫瑰痤疮患者,其皮肤炎症会累及血管,导致血管扩张、迂曲,从而出现面部红血丝的症状;此外,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在病程中出现面部红血丝的表现。
三、表现
面部红血丝的表现为面部可见红色的线状、点状或网状的血管分布,在皮肤受到刺激(如冷热刺激、情绪激动等)时,红血丝可能会更加明显,部分人群还可能伴有皮肤敏感、发烫等不适感觉。
四、影响因素
(一)年龄
年轻人可能因不恰当的护肤方式、频繁的社交活动中可能接触的环境刺激等出现面部红血丝;老年人则可能与皮肤老化,皮肤厚度进一步变薄、血管壁弹性下降等因素有关,使得面部红血丝更易显现。
(二)性别
总体上无明显绝对性别差异,但不同肤质人群有差异,比如油性皮肤人群若清洁不当,更易因皮肤炎症等问题引发面部红血丝;干性皮肤人群因皮肤屏障功能相对更弱,也较易出现面部红血丝情况。
(三)生活方式
1.频繁去角质:过度去除皮肤角质层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面部红血丝出现的风险。
2.高温环境工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反复扩张、收缩,易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引发面部红血丝。
(四)病史
有皮肤炎症病史(如曾患过脂溢性皮炎等)的人群,皮肤处于相对敏感、易受损的状态,更易出现面部红血丝情况;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因疾病本身对皮肤血管等的影响,也可能伴随面部红血丝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