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长皮疹常见于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者因对感染源、食物或药物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增加出现紫癜样皮疹,后者因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破坏等致数量降低现瘀点瘀斑样皮疹,前者皮疹多对称紫红色瘀点瘀斑等且伴相关表现,后者有散在瘀点瘀斑等及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实验室检查等助诊断,过敏性紫癜治疗需寻除诱因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病情选方案,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紫癜长皮疹的常见病因及机制
紫癜伴发皮疹常见于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过敏性紫癜是因机体对细菌、病毒等感染源、鱼虾蛋类等食物或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血液渗出而出现紫癜样皮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由于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破坏或生成减少等,造成血小板数量降低,进而使皮肤黏膜呈现瘀点、瘀斑样皮疹,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特点
1.过敏性紫癜皮疹特征: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的紫红色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好发于下肢伸侧及臀部,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表现。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疹特征: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时会出现内脏出血表现,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皮疹表现较典型,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影响,症状更复杂。
三、诊断评估要点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初步判断血小板数量,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检查可排除凝血因子异常引发的出血倾向;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2.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服药史、食物摄入史等,了解皮疹出现的时间、分布、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为明确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四、治疗基本原则
1.过敏性紫癜治疗: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控制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减轻血管通透性。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病情较轻者可观察随访,病情较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提升血小板数量,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或引发过敏的药物,关注皮疹变化及伴随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搔抓皮疹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现紫癜长皮疹时,治疗要谨慎权衡,尽量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状况。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紫癜长皮疹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及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留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