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溃疡是发生于外阴部位的溃疡性病变,可由感染性因素(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念珠菌感染等)和非感染性因素(白塞病、外阴恶性肿瘤等)引发,表现为外阴出现单个或多个不同特点的溃疡及相关症状,诊断需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涂片培养、血清学、病理检查等),治疗针对病因,预防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行为、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育龄、孕期、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女性外阴溃疡是指发生于女性外阴部位的溃疡性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发,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出现缺损、溃烂等改变。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可引起外阴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形成溃疡,常伴有局部红肿、疼痛等表现。2.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外阴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较为明显;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硬下疳也可表现为外阴溃疡,多为单发,边界清楚。3.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时,外阴可出现红斑基础上的糜烂、溃疡,伴有瘙痒。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白塞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外阴,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溃疡,常伴有口腔黏膜溃疡、眼部病变等。2.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鳞状细胞癌等,可出现外阴溃疡,且溃疡经久不愈,逐渐增大,可能伴有局部异常增生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外阴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大小、形态各异,可伴有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不同病因所致溃疡特点不同,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常群集分布,疼痛显著;白塞病导致的溃疡可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不洁性行为、近期身体状况变化、既往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外阴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检测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病原体等感染。2.血清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等,协助明确病毒或螺旋体感染情况。3.病理检查:对于怀疑外阴恶性肿瘤的溃疡,需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感染性因素所致者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因素如白塞病需采用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外阴恶性肿瘤则多需手术等综合治疗。
六、预防
(一)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
(二)避免高危行为
性生活中注意防护,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疾病风险。
(三)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需格外关注性传播疾病风险,若出现外阴溃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且在就医时需如实告知性生活情况。
(二)孕期女性
外阴溃疡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就医时要向医生说明孕期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三)老年人
需注重局部卫生,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预防感染发生,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对溃疡恢复的影响,积极控制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