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紫癜是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的临床征象,常见过敏性紫癜多因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致,好发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分布紫癜伴关节肿痛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生成减少等致皮肤紫癜可散在或密集分布伴出血表现,病因有血管因素致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血小板因素致无法正常止血、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及血常规、凝血功能、过敏原检测等,治疗过敏性紫癜需避过敏原、用抗过敏药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观察重症用丙种球蛋白等,儿童患时需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剧烈活动、饮食营养均衡、遵医嘱复查及关注心理。
一、定义
儿童皮肤紫癜是指儿童皮肤出现紫色瘀点或瘀斑的一种临床征象,主要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是多种疾病可能表现出的皮肤症状。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过敏性紫癜
1.病因: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等过敏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好发于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可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皮疹颜色可从粉红色逐渐变为暗红色、褐色。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病因:多因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数量降低,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可散在或密集分布,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表现。
三、病因分析
(一)血管因素
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致紫癜,如过敏性紫癜中,机体对致敏原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
(二)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法正常发挥止血作用,易导致皮肤出血形成紫癜。
(三)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等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出现皮肤紫癜,如某些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疾病。
四、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观察
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紫癜的分布部位、形态、颜色变化及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排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凝血功能。
3.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紫癜,可检测相关过敏原,协助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一)过敏性紫癜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药物等。
2.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若有严重关节痛、腹痛或肾损害等,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可观察,重症需使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脾切除等治疗。
六、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患皮肤紫癜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紫癜变化、有无新发出血点、伴随症状等。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紫癜加重或出现出血风险。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家长需关注儿童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儿童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