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主要指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老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病;女性因特有生殖生理结构易患子宫癌;肥胖、长期服雌激素药物、吸烟、性生活不检点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有妇科疾病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免疫功能低下者患子宫癌风险也会升高。
一、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子宫癌(主要指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50-60岁左右的女性相对更容易患病。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细胞代谢等生理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细胞发生异常病变的风险相应增加。例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58-61岁,宫颈癌的发病也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40-69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性别因素
子宫癌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中,因为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女性特有的生殖生理结构使得其面临与生殖相关的病毒感染、激素变化等多种可能导致子宫癌发生的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肥胖:肥胖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较高。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雌激素的异常分泌,例如脂肪组织可以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而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容易引发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BMI18.5-23.9)的2-3倍。
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长期单独服用雌激素而无孕激素拮抗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雌激素会持续刺激子宫内膜,使其过度增生,增加癌变几率。例如,一些因疾病需要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如果没有同时使用孕激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吸烟:吸烟是子宫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激素代谢等。研究发现,吸烟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可能增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干扰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损害细胞的DNA等,从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性生活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小于16岁)、多个性伴侣等性生活不检点的情况会增加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例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远高于单一性伴侣的女性,进而患宫颈癌的风险也相应提高。
四、特殊人群风险及病史因素
有妇科疾病病史者:患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内分泌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相对过多,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如果家族中有女性患有子宫癌,尤其是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等)患有相关癌症,那么个体患子宫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不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患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癌症的风险也会升高,这与相关的遗传基因突变有关。
免疫功能低下者: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机体对病毒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高危型HPV等病原体,从而增加了患宫颈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