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导致的足部综合征,临床表现多层次且具动态演变特征:早期以感觉异常为主,如双足对称性麻木、刺痛、触觉减退等;进展期出现皮肤改变(干燥皲裂、色素沉着等)、溃疡与感染(溃疡多发生于足底压力点,感染时红肿渗液有恶臭等);晚期可致肢体坏死,如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等。此外,还有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关节畸形(夏科氏关节病、锤状趾等)等伴随症状。特殊人群如老年、合并肾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治疗需个体化,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避免截肢风险。
一、糖尿病足的典型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共同作用导致的足部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层次特征,需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及生活方式综合判断。
1.感觉异常
1.1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表现为双足对称性麻木、刺痛或灼痛感,夜间加重。
1.2触觉减退,患者对针刺、温度变化不敏感,易发生烫伤或外伤。
1.3老年患者因神经退行性变,症状可能更隐匿,需定期进行足部触觉筛查。
2.皮肤改变
2.1足部皮肤干燥、皲裂,常见于跖部及趾间,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汗腺分泌减少相关。
2.2色素沉着,足背及踝部皮肤呈暗褐色,提示微循环障碍。
2.3长期吸烟患者血管病变更严重,皮肤改变可能更早出现。
3.溃疡与感染
3.1溃疡多发生于足底压力点,如跖骨头、跟部,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缺损。
3.2感染时局部红肿、渗液,可伴恶臭,严重者出现蜂窝织炎或骨髓炎。
3.3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显著延长,感染风险增加。
二、糖尿病足的特殊类型表现
1.干性坏疽
1.1足趾远端呈黑色干痂样改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多见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
1.2坏死区域无渗出,但存在剧烈疼痛,需警惕气性坏疽的继发可能。
2.湿性坏疽
2.1足部肿胀、渗液,伴有恶臭,常见于感染合并缺血的患者。
2.2需与丹毒鉴别,后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无组织坏死。
三、糖尿病足的伴随症状
1.行走困难
1.1间歇性跛行,行走50~200米后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
1.2静息痛,夜间或静息时持续疼痛,提示动脉严重狭窄。
2.关节畸形
2.1夏科氏关节病,表现为关节肿胀、半脱位,X线可见骨破坏。
2.2锤状趾、爪形趾等畸形增加足底压力,易诱发溃疡。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糖尿病患者
1.1需定期进行足部神经血管功能评估,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
1.2穿鞋前检查鞋内异物,避免赤足行走,防止外伤。
2.合并肾病患者
2.1尿蛋白阳性者伤口愈合能力下降,需加强营养支持。
2.2透析患者注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减轻下肢水肿。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3.1足部肿胀可能加重,需选择宽松鞋袜,避免长时间站立。
3.2产后仍需监测血糖,预防远期并发症。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具有动态演变特征,早期以感觉异常为主,进展期出现皮肤溃疡及感染,晚期可致肢体坏死。治疗需个体化,结合血糖控制、血管重建及感染控制。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