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和紫癜性皮炎的区别
紫癜因血管壁或血小板异常致皮肤黏膜出血点分血小板减少性和非血小板减少性伴不同系统症状,紫癜性皮炎是伴紫癜样皮疹及色素沉着的慢性皮肤病好发双下肢有瘙痒,紫癜病因涉自身免疫、过敏、血管缺陷,紫癜性皮炎与毛细血管病变等相关,紫癜实验室检血小板等,紫癜性皮炎靠病理,紫癜各龄可发免疫性儿童多过敏性青少为主,紫癜性皮炎中老年男多,紫癜需避外伤感染等,紫癜性皮炎避久站久坐等。
一、定义差异
紫癜是因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导致血液渗出血管外,在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的出血点,直径通常为3~5mm,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过敏性紫癜);紫癜性皮炎是一组以紫癜样皮疹伴色素沉着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重力因素致静脉淤血等相关。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紫癜:皮肤表现为散在或密集的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可伴关节疼痛(如过敏性紫癜关节型)、腹痛(如过敏性紫癜腹型)、血尿蛋白尿(如过敏性紫癜肾型)等,不同类型紫癜伴随症状有差异,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突发皮肤瘀点瘀斑,成人也可发病。
2.紫癜性皮炎:皮疹多为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斑片,有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好发于双下肢,伴不同程度瘙痒,病程中可出现色素沉着,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相对更易患病,一般无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三、病因病机区别
1.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血小板减少);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过敏性紫癜与机体对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原产生Ⅰ型超敏反应有关,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致红细胞外渗;血管性紫癜则与血管壁结构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
2.紫癜性皮炎:可能与毛细血管壁病变有关,长期站立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重力作用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致破裂出血,加上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色素沉着,年龄增长、静脉功能不全等因素易诱发。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1.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等,若血小板减少且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多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需查凝血功能、过敏原筛查等,凝血功能一般正常,可发现过敏原线索;血管性紫癜需行血管相关检查,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通过血管造影等发现异常血管。
2.紫癜性皮炎: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血小板、凝血等指标异常,主要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可见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等表现。
五、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1.年龄性别:紫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多见,过敏性紫癜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紫癜性皮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生活方式:紫癜患者需避免外伤、感染等诱发因素,血小板减少者需注意减少磕碰;紫癜性皮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建议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静脉淤血情况。
3.病史关联:紫癜患者需询问既往有无出血性疾病史、服药史等;紫癜性皮炎患者需询问皮肤既往有无炎症、静脉疾病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