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软脑膜炎症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引发,病因分细菌性(常见肺炎链球菌等儿童及老年人高发)、病毒性(肠道病毒等多数预后好部分有神经并发症)、真菌性(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病情隐匿诊断治疗复杂);共性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等,婴儿患脑膜炎有前囟饱满等表现,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诊断靠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等异常及病原体检测)、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影像学检查排查并发症;治疗细菌性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病毒性对症支持或抗病毒,真菌性用抗真菌药周期长监测肝肾;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及时就医观察,老年人加强基础护理监测,孕妇需尽早诊断权衡用药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脑膜炎是指软脑膜(包括蛛网膜、脑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神经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脑膜炎
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侵入脑膜引发感染,儿童及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二)病毒性脑膜炎
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病毒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后,可累及脑膜,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病毒性脑膜炎可能引发严重神经并发症。
(三)真菌性脑膜炎
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常见病原体有新型隐球菌等,病情相对隐匿,诊断与治疗较复杂。
三、主要症状
(一)共性表现
多数患者有发热、头痛、呕吐症状,部分可出现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惊厥等。
(二)不同人群特点
婴儿患脑膜炎时可能表现为前囟饱满、拒食、烦躁不安;老年人患脑膜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及体温变化。
四、诊断方法
(一)脑脊液检查
是确诊脑膜炎的关键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糖含量降低等,同时可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
(二)血常规
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颅内脓肿、脑积水等并发症。
五、治疗原则
(一)细菌性脑膜炎
需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用药需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原则。
(二)病毒性脑膜炎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降颅压等,部分病毒性脑膜炎可自愈,但严重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三)真菌性脑膜炎
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隐球菌脑膜炎需使用氟康唑等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脑膜炎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医嘱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体温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脑膜炎后易出现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孕妇
孕妇感染脑膜炎可能影响胎儿健康,需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用药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