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需询问月经史、生育史;临床表现有下腹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体征检查可见宫颈举痛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大量白细胞等;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观察子宫情况,MRI用于复杂病例;诊断性刮宫是确诊金标准,有创需注意规范。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例如是否有流产、分娩史,尤其是产后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是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常见高危因素,不同生育史和月经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患病风险及相关表现。
二、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为隐痛,部分可能较为剧烈,且在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还可能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分泌物量增多,颜色、气味异常,如呈脓性、有异味等;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轻度升高至38℃左右,也可能更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与育龄期女性虽都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但具体表现细节可能因生理特点不同而有差异。
2.体征检查
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医生通过妇科双合诊等检查手段来初步判断盆腔内生殖器官的炎症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这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白细胞正常范围是(4-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范围是50%-70%,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高于70%。
2.C-反应蛋白(CRP)
CRP水平升高,CRP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10mg/L,子宫内膜炎时CRP可明显升高,它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
3.阴道分泌物检查
可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及培养,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培养可能分离出致病菌,如常见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通过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并指导后续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经阴道B超可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炎时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B超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为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类似的B超表现,比如子宫内膜增生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子宫B超表现可能因生理状态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例如绝经后女性子宫萎缩,其B超表现与育龄期女性不同,但在判断子宫内膜炎时,基本的增厚、回声不均等特征仍有参考价值。
2.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复杂病例,MRI可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炎症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炎的病变范围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其费用相对较高且操作相对复杂。
五、诊断性刮宫
通过诊断性刮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之一。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但诊断性刮宫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同时要注意操作的无菌等规范要求,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刮宫时需考虑其子宫的解剖特点等,比如青春期女性子宫较软,操作时要更加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