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有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言语不清等)及其他伴随症状(听觉过敏、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中枢性面瘫是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且额纹存在,常伴有原发病表现,不同人群患面瘫时症状表现基本上述情况,特殊人群有不同需关注的方面
一、周围性面瘫症状
1.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
额纹消失:患侧额头的皱纹变浅或消失,这是因为面神经支配的额肌功能障碍,正常额肌收缩时会形成额纹,而面瘫时该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例如贝尔面瘫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类型,患者发病时首先出现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
眼裂变大:患侧眼裂不能正常闭合,这是由于眼轮匝肌麻痹,眼轮匝肌正常收缩可使眼裂闭合,麻痹后失去收缩功能。闭眼时,眼球会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
鼻唇沟变浅: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鼻唇沟是由面部肌肉运动形成的,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异常,使得鼻唇沟形态改变。
口角下垂:患侧口角低垂,笑等面部动作时,口角向健侧牵拉,这是因为口轮匝肌等面部肌肉瘫痪,无法维持正常的口角位置。
流涎:由于口角下垂,唾液容易从患侧口角流出,这是因为面部肌肉协调功能丧失,无法正常控制唾液的分泌和排出。
言语不清:尤其是在发一些唇齿音等需要面部肌肉配合的语音时,会出现发音不清的情况,因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影响了言语的正常发音。
2.其他伴随症状
听觉过敏: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会出现听觉过敏现象,即对正常声音感觉过强。这是因为面神经的镫骨肌支受累,镫骨肌支正常时可调节鼓膜张肌的张力,受累后这种调节功能异常,导致对声音的感受异常。例如在贝尔面瘫中,约1/3的患者会出现听觉过敏。
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面神经的鼓索支受累会导致舌前2/3味觉障碍,鼓索支在面神经行程中负责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受累后味觉传导受阻,出现味觉减退或丧失。
二、中枢性面瘫症状
1.面部表情肌瘫痪特点
中枢性面瘫主要是由于对侧大脑半球额叶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其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而额肌不受累,所以患侧额纹存在,这是与周围性面瘫的重要鉴别点。例如脑卒中患者如果病变累及皮质脑干束,可出现中枢性面瘫,此时患者额纹正常,但有眼裂以下面部肌肉瘫痪的表现。
2.其他相关表现
中枢性面瘫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脑卒中患者可能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症状;颅内肿瘤患者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因为中枢性面瘫是脑部病变的一种表现,所以会伴随脑部原发病的相应症状。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上面瘫时,症状表现基本上述情况,但在一些特殊人群中需要特别关注。例如儿童患周围性面瘫时,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变化、是否有流涎、哺乳时是否有单侧面部肌肉运动异常等情况;老年人患面瘫时,往往可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面瘫症状可能会因基础疾病而影响恢复情况,需要在治疗面瘫的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患上面瘫,其恢复可能与非生理期有所不同,因为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的恢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