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分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型灭活疫苗,前者口服、有极罕见致麻痹风险、适合2月龄及以上儿童,接种程序为2、3、4月龄及4岁各1剂;后者注射、安全无致麻痹风险、适用于各年龄段尤其特殊人群,基础免疫程序为2、3、4月龄各1剂及18-24月龄加强1剂,接种该疫苗对预防脊髓灰质炎流行意义重大,可降低传播、保护个体免受致残等严重后果。
一、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定义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该病毒会侵犯人体神经系统,可导致肢体麻痹甚至危及生命,而脊髓灰质炎疫苗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种类及特点
(一)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特点:通过口服的方式接种,疫苗中的病毒是减毒的活病毒,能在肠道内增殖,从而诱导机体产生肠道局部免疫和血清免疫。例如,它可以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抗体,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肠道内的定植和扩散。不过,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有极罕见的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风险,但其发生概率非常低。从年龄角度看,一般适合2月龄及以上的儿童接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儿童,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可以接种,但如果儿童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病史情况时,需要谨慎评估接种风险。
(二)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1.特点:采用注射接种的方式,使用的是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安全性相对较高,不会出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情况。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为人体提供更有效的保护。在年龄方面,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免疫功能缺陷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以及有免疫缺陷病史的儿童等特殊人群,因为其安全性更高,能避免减毒活疫苗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生活方式无特殊禁忌的人群均可接种,而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则需要先进行严格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程序
(一)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程序
一般来说,2月龄开始接种第1剂,3月龄接种第2剂,4月龄接种第3剂,4岁时加强接种1剂。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按照这个程序按时接种可以逐步建立起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例如,2月龄的婴儿免疫系统开始逐步发育,此时接种首剂疫苗可以刺激其免疫系统开始产生免疫应答相关反应。
(二)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
通常基础免疫程序为出生后2、3、4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24月龄加强接种1剂。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评估来调整接种程序,但总体原则是确保能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感染,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意义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流行至关重要。从群体角度看,通过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降低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保护整个儿童群体乃至更多人群免受脊髓灰质炎的侵害。对于个体儿童而言,接种疫苗后可以避免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肢体残疾等严重后果,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在脊髓灰质炎疫苗广泛接种的地区,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大幅下降,许多儿童因此避免了因患脊髓灰质炎而致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