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需从临床表现评估、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临床表现有突发突止、尖锐电击样等特点的疼痛及触发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中MRI是排查病因重要手段,CT可辅助;需与牙痛、舌咽神经痛、鼻窦炎等鉴别。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疼痛特点: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通常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疼痛性质多为尖锐、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数天发作一次,有的则可频繁至每分钟多次。疼痛一般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支,随后可能扩散到其他支。例如,常先发生于上颌支或下颌支,逐渐波及另一支,以第二、三支合并痛最常见。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可能会有面部肌肉抽搐等伴随表现,称为痛性抽搐。
2.触发点: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触发点,又称“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颊部或舌部等部位。轻触或刺激这些触发点即可诱发疼痛发作,患者为了避免疼痛发作,可能会小心翼翼,不敢洗脸、刷牙、进食等。不同患者的触发点位置可能不同,这也是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一个重要线索。
二、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检查面部感觉、角膜反射、咀嚼肌肌力等。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面部感觉检查多无明显异常,但当疼痛发作时,可能会因疼痛刺激导致面部肌肉紧张等表现。角膜反射通常是正常的,咀嚼肌肌力一般也无明显减退,但如果病程较长,可能会出现咀嚼肌废用性萎缩等情况。
2.特殊检查:有时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的神经系统检查,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情况,但这些检查相对较为专业,一般在怀疑有特殊情况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时才会进行。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是排查三叉神经痛病因的重要手段。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颅脑内的结构,尤其是后颅窝的情况。如果存在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的情况,如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这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之一。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颅内肿瘤、囊肿、血管畸形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建议患者进行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扫描,尤其是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
2.CT检查:CT检查对于骨质结构的显示较为清晰,在诊断三叉神经痛时,有时可以用于观察颅骨的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如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等情况,但对于软组织及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显示不如MRI清晰,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牙痛:牙痛一般为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口腔检查可发现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病变,而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突发突止,有触发点,疼痛部位更符合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2.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咽喉、舌根、扁桃体等部位,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但可通过疼痛部位及诱发因素等进行鉴别。舌咽神经痛的触发点常位于咽喉部、舌根等,吞咽、说话等可诱发疼痛,而三叉神经痛的触发点多在面部。
3.鼻窦炎:鼻窦炎引起的疼痛一般为局部持续性胀痛,可伴有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塞等症状,鼻腔检查可发现鼻窦黏膜充血、肿胀等炎症表现,而三叉神经痛无这些鼻部的伴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