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时间长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因素(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病变)、卵巢功能减退(生理性、病理性)以及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慢性肝病,生活方式因素如过度减肥、吸烟)。
一、内分泌失调
1.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若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如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等,可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卵泡发育及雌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出现月经量少时间长。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精神应激状态下,女性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有重要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起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经期延长等。相关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月经异常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也可能干扰正常的生殖内分泌,导致月经改变。
二、子宫内膜因素
1.子宫内膜损伤:
人工流产术后:多次人工流产可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宫腔粘连。例如,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越高,进而引起月经量少、经期延长。因为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再生能力减弱,新的子宫内膜生长不足,同时宫腔粘连可影响经血排出,导致经期延长。
宫腔操作术后:除人工流产外,宫腔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也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引起上述月经改变。
2.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后,可破坏子宫内膜组织,影响其正常的增生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少、经期延长。另外,子宫内膜息肉也可能导致月经量少时间长,息肉可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收缩和修复,阻碍经血排出或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三、卵巢功能减退
1.生理性卵巢功能减退: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储备减少,雌激素分泌下降。一般在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情况,这是生理性卵巢功能减退的表现。研究显示,女性35岁后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40岁后下降更为明显,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出现月经量少时间长。
2.病理性卵巢功能减退:某些疾病可导致卵巢功能提前减退,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击卵巢组织,或接受化疗、放疗等损伤卵巢功能,均可引起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良,出现月经量少时间长的情况。
四、其他因素
1.全身性疾病:
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可影响子宫内膜的血供,导致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出现月经量少时间长。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影响月经情况。
慢性肝病:肝脏是雌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肝病时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引起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时间长。
2.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减肥:长期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导致体重过低,机体脂肪含量过少,可影响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出现月经量少时间长。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影响血管收缩,干扰月经相关的内分泌调节,增加月经紊乱的风险,包括月经量少时间长。有研究发现吸烟女性月经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