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由宫颈管黏膜局限性增生突出形成,病因有慢性炎症刺激和内分泌紊乱,临床表现有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增多、肿物脱出,诊断靠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不同人群患宫颈息肉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育龄女性息肉可能影响怀孕,绝经后女性息肉需防恶变,有慢性炎症病史女性要注意相关方面。
一、定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它是由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
二、病因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会反复刺激宫颈管黏膜,使得黏膜过度增生,逐渐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例如,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不洁净等,容易引发宫颈的慢性炎症,进而增加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
2.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与宫颈息肉的发生有关。雌激素可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会促进宫颈管黏膜的过度增生,从而容易形成息肉。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也可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少量流血等。这是因为息肉表面血管丰富,受到刺激后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有些患者在性生活后发现白带有血丝,就可能与宫颈息肉有关。
2.白带增多:部分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的情况,白带可呈黄色,有的还可伴有异味。这是由于宫颈息肉合并感染时,炎症刺激导致宫颈腺体分泌增加所致。
3.肿物从阴道脱出:少数患者可出现肿物从阴道脱出的情况,尤其是在月经期或用力排便时,肿物脱出可能会更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直接看到宫颈口是否有息肉样肿物,息肉一般呈红色、质软、界限清楚,大小不一,有的直径仅有几毫米,有的可达到1-2厘米。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宫颈局部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息肉或判断息肉的来源等。通过阴道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到宫颈表面的细微结构,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宫颈息肉。
3.病理检查:将切除的息肉组织送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息肉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例如,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息肉组织的细胞形态等,判断是否为良性的增生组织。
五、治疗与注意事项
1.治疗方式:宫颈息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在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用血管钳夹住息肉蒂部将其摘除,然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息肉,也可以定期观察,因为少数息肉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如果息肉有增大或出现症状,则需要及时手术。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
育龄女性:宫颈息肉可能会对怀孕产生一定影响,如较大的息肉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影响受孕;怀孕后,息肉可能会因为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而增大,甚至引起出血等情况,所以育龄女性如果发现宫颈息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在孕前或孕中进行处理。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患宫颈息肉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虽然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但仍有少数宫颈息肉可能发生恶变,所以一旦发现绝经后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有宫颈息肉等病变。
有慢性炎症病史女性:这类女性本身就存在宫颈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更容易发生宫颈息肉,所以需要更加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积极治疗原有的慢性炎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息肉并进行处理。